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及生物多樣性地理信息系統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於2022年推出的「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HKBIH)是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中的一項重點項目,旨在開拓一個高效的數碼平台,促進大眾認識和欣賞香港豐富且引人入勝的生物多樣性。
藉著與學術機構及非政府組織合作,HKBIH已隨時間發展成全港最大的開放式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涵蓋超過5,500種本地物種的介紹,並每年載有由漁護署或伙伴機構舉辦的逾百項相關教育活動,供學校及公眾參與。漁護署於這個成功基礎上,再於2025年1月完成HKBIH第二階段發展,推出「生物多樣性地理信息系統」(BGIS)。自BGIS啟用後,HKBIH的瀏覽量由原本每月平均超過一萬人次倍增至二萬多人次。除反映HKBIH及BGIS受市民歡迎,亦反映市民對香港的大自然生態及物種有濃厚興趣。
BGIS不僅是一幅普通數位地圖,而是一個綜合香港物種出現記錄的空間數據庫,具備的主要內容或功能有:
- 載有過百萬個來自漁護署和其合作夥伴(如其他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及非政府組織)及整合自各資助計劃的研究項目和公民科學項目的物種出現記錄
- 提供互動物種搜索功能,可按物種名稱、目標地區,甚至手機GPS應用進行搜尋
- 設有多個不同圖層及底圖,展示各種野生動植物與不同生境、保護區及城市空間的關聯
- 可比較兩個自選物種的出現記錄,探索兩者同時出現在同一區域的機會
BGIS與HKBIH現有的資料庫整合後,能夠為市民提供眾多本地物種的綜合資料,包括物種簡介、高質素照片、出現記錄及其他教育資源,令HKBIH成為一個一站式數碼平台,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了解,助力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員及環境專業人士的工作。以下是一些實際影響力的體現:
- 教師運用平台豐富資源,讓生態知識在課堂上活現
- 學生借助平台數據完成專題研習,有助培養新一代環保公民
- 傳媒及其他教育機構採用平台照片及教材,推廣香港自然資源
令人鼓舞的是,越來越多機構及自然愛好者表示願意貢獻資料,進一步豐富HKBIH的數據庫,並孕育願意共同分享生物多樣性知識的社區文化。HKBIH及其BGIS示範了數碼化與科技如何有助串聯並優化數據流通、公眾參與及保育工作。
詳情請按此瀏覽相關新聞稿。
[鳴謝漁護署提供故事素材。]

計劃下的方便營商措施主要在這些範疇帶來改善
方便營商度
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