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What's New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先生, JP, 於「第九屆環球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經貿高峰論壇暨2025大灣區年度最具影響力大獎頒獎典禮」之致辭全文(附圖)

尊敬的施家殷院士(大灣區經貿協會榮譽會長及召集人)、張國鈞副司長(律政司副司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盛會,與各位共同探討大灣區在新時代下「全球鏈接.蓄勢騰飛」的現況。衷心感謝大灣區經貿協會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議題上,與大家交流探討相關措施的最新情況和如何助力大灣區數字經濟的未來發展。

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引擎,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與大灣區各城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緊密協同的合作格局。行政長官在不同場合都強調,香港未來的新機遇將更突顯在「走出去」,而在這個「走出去」的大戰略下,香港正扮演著一個無可替代的「超級增值人」角色。香港憑藉健全的法律制度、國際化及市場化優勢,以及資訊自由流通的環境,正好為優秀的內地企業,特別是大灣區的龍頭企業,積極開拓「一帶一路」和全球新興市場,發揮「出海」平台作用。

香港一直作為內地與世界之間橋樑的獨特角色,是商品、資金和人才交匯的樞紐。隨著數字經濟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動力,香港要擔當好橋樑這個角色,關鍵在於「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大家熟悉的「港車北上」、「粵車南下」,打通了有形的經脈;「跨境理財通」,連通了資金流動的血脈。至於數據這個無形但極其重要的領域,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網信辦)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同樣取得了務實的進展。

2023年6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及工業局)與國家網信辦簽訂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為兩地數據合作開創了新格局。在此框架下,創科及工業局與國家網信辦於同年12月共同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大灣區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在保障個人信息權益及符合國家數據跨境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讓大灣區的個人信息能夠安全有序地跨境流動,從而拓展更多便民利商的跨境服務,促進香港更好融入大灣區發展。便利措施率先於銀行、徵信及醫療業界先行先試,一直運作暢順,獲得業界正面評價。因此,我們在去年11月將措施恆常化,向大灣區所有行業全面開放。

《大灣區標準合同》便利措施成效斐然,推行至今已累積了豐富的成功案例,涵蓋醫療、徵信、金融、證券、教育、招聘等多個領域。企業普遍認為措施有助簡化合規流程、提高溝通效率,整體而言對業務帶來便利,降低了營運成本,為大灣區內需要直接傳輸個人信息的業務協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例如在醫療領域,透過《大灣區標準合同》,已能實現兩地醫院在獲得病人授權後跨境查閱及轉移個人醫療健康記錄,不但大大簡化並加快跨境就醫流程,提升診療效率,更有助大灣區民生融合。另外,我們樂見在金融領域有創新的跨境應用場景相繼落地。其中一個應用場景,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的「跨境企業徵信互通」,這項措施使兩地銀行在獲得客戶授權後,更便捷地為客戶進行信貸評估,提升效率及透明度,便利銀行和證券業為兩地居民開立個人銀行及投資戶口。

這些成果為我們探索更深層次的數據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下一步將會在創科生態的核心地帶以更具前瞻性的布局,探索如何推動科研數據要素流動。政府於去年11月公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這份綱要不僅是園區建設的藍圖,更在促進跨境數據流動方面明確提出,我們將積極與內地探索,在符合國家數據安全法規及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擴大內地科研數據跨境流動至河套香港園區內的企業和機構使用。同時,我們亦會探討港深兩地園區共享科研數據、推進研發數據互認。這些舉措旨在利用香港的制度優勢,建立一套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機制,逐步推進數據市場開放,最終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數據港」。

總括而言,促進數據安全有序地跨境流動,是香港支持大灣區一體化、服務國家發展,並同時鞏固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從《大灣區標準合同》的突破性政策全面落地,到河套區對科研數據互通的前瞻探索,我們正以「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務實原則,不斷優化現有安排,積極探索並推出更多安全、高效的數據互通便利措施。

我誠邀在座的各位企業家深入了解並善用《大灣區標準合同》等便利措施,將其轉化為你們拓展業務的實際優勢。讓我們攜手並進,一起把握數字經濟帶來的龐大機遇,共同推動大灣區持續向著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邁進,一同支持大灣區為國家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最後,我亦希望藉此機會提醒大家12月7日立法會選舉這個香港的大日子,呼籲大家踴躍參與,選出德才兼備的立法會議員,為香港共同建設更繁榮、更美好的未來。

我衷心祝願今次活動圓滿成功,也期盼在座各位都能滿載而歸!謝謝大家!

- 完 -